转型与建构—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想法
春和景明,全国两会也带着全国人民的寄托胜利召开,这次的盛会关注的是民生大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做为一名党员,我时刻关注两会进程,特别是在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教育,感受良多。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明年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他还表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此前,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年度工作会也提出将印发地方高校转型试点的指导意见。在高校工作的我,更加关注的是地方本科高校怎么改?转型的要点和难点在哪里?怎么发展的问题?
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的研读了会议的文件和精神,对实践教学作出了以下的几点想法:
一、 现状分析
面对转型的大形势下,我们系实验教学改革跟理论教学改革一样,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对地方高校转型概念作了澄清,他表示,应用型跟高水平或者学术型并不矛盾,应用型大学同样可以办成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转型不是培养操作工人或者转为专科,这完全是误解。
“不是培养车间里的操作工人,他们不用学4年,学1、2年就够了,也不是像技术培训所,教你操作完了就毕业了。”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领头人,叶飞帆也面临外界类似的疑问,他解释称,本科院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并非降低层次,不重视科研,反而更加重视科研,不仅招收本科生,还要招收硕士和博士生,应用学术底蕴和资源去培养人才。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做纯理论研究的科学比较难,要做“接地气”的活。他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介绍,绍兴是建设大市,为了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学院除了开设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外,近期还新开设了预算造价专业,并且单独成立了土木工程学院,把原来社会不太受欢迎的专业关掉,开一些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近年来,就业难、就业方向不匹配、高等教育质量被诟病等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与高教向应用型转型不及时或不到位有密切关系。在他看来,高教大众化不仅仅只一个具体的指标,真正的大众化在于内涵,而它的发展内涵实质归结于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即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办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因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犹如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必须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积极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众所周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的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及体系。从包豪斯的设计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其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启发,这就是教学、研究、生产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设计教育模式。这无疑也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以深深的启示。
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尤其是国内知名艺术院校如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其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已较为成熟。这些工作室往往由学术带头人主持,带领若干教师组成具有特色的学术团队,并对本工作室在编学生实施教学。应该说,上述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成功运行,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出了一种较好的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系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同时因受到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为切实改变这一局面,我们有必要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的力度,通过工作室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室存在两种极端:
1、照抄理工科模式。比如像环艺设计专业的《材料与工艺》课程本应是大家对于各种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初步认识,应以验证性一类的实验课为主,穿插一些设计性实验课题,这样学生才能在各种材料制作过程中体会材料的成型工艺及材料本身的特性。但我们现在采取的是以讲授为主要手段,辅助以材料实验的课程体系。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们往往只是知道了材料理论上的一些知识,而实际应用和选择上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他们缺少与材料长时间的接触和分析的过程,我们虽然安排了实验课时,但往往很少的时间,虽耗费精力但收效甚微,这种实验课更像是小学或是初中的手工或劳技课。学生们上完实验课后还是只知道书本上所说的,与实际衔接不上。
2、完全走向市场。有的同学为了完成实验作业,由于受学校实验室条件所限,学生们不得不走进工作室类的赢利机构,求助他们来完成自己的设计。而学生在这里只是为了完成具体的设计制作,在这里他们几乎不动手,只是做完后付钱即可。这样学生们缺乏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实践性教学的探索
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必须把学校教育和企业、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创新设计上,并且使它更加专业化。在课程安排上以创新设计为中心,使学生掌握地方经济调查的方法和地方市场的概念。
(2)注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和应用,尤其是目前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软件特点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的分析,引导学生用软件进行实践性设计。
(3)进行资源共享,专业教研室要建立面向地方市场的设计资料库,并通过学生的实践性设计来不断地充实资料库,避免学生重复收集资料。
(4)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这样既可以完成专业实习,使师生有一定的实践设计经验,又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性设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5)艺术设计是国内比较新的专业,其教师很多都很年轻,可以让他们到企业中挂职,从事设计和研发工作,增加实际设计经历。
(6)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搜集相关主题的各方面资料,包括工作原理、工程技术、设计理念和市场状况等,并作相关主题报告,使学生更了解实践性设计。
(7)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接受的学校教育,这个环节可以接受企业的教育和实践,让学生在企业里做毕业设计,由企业的设计师担任指导教师,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性设计锻炼。
(8)加强专业教师和企业的课题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实验点,各取所长;同时了解对方的工作,并让学生也部分地加入到课题中来,邀请企业设计师到学校进行讲学,加深学生的实践性设计概念。
三、重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在设计课程上,以商业运作为依据,注重设计环节中的实践细节,具体实践内容包括 :创意构思实践、效果图表现、模型制作、创意设计、施工图绘制五项内容。把这些实践内容落实到更为具体的项目载体上,由多名专业教师同时指导,与行业企业需求接轨,特别是可以与我们系知行空间艺术设计公司这样的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企业联合开展具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有利于学生把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更为实用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行“以老带新”的教师配备模式,不仅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行,同时也给教师一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很多教师通过实践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自己再学习、知识再更新的过程。工作室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人才激励、合作的有效机制,能够带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教师结构的优化配置,为教师的双师型发展提供平台。
艺术设计的魅力所在就是创新和实践,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就是要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具体的实践。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造性思维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真正的优秀设计师。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艺术设计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相互依存的。因此,及时调整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充分认识艺术设计与地方经济的关联性,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是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艺术与设计系
杨晓倩
201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