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选拔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第四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拟组织我校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内容
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三、参赛对象及名额
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各教学院部推荐3项(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各1项)。
四、材料要求
1.参赛教师需提交:
(1)申报书。参赛教师基本情况、课堂教学创新情况等,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1。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教学创新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釆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2。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详见附件4)、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详见附件5)、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课程教学大纲反映参赛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以上材料电子版、纸质版各1份,纸质材料送交知言楼教务处216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材料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2. 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23年12月25日17:00。
联系人:陈蕾,联系电话:82307089(办公)
五、其他事项
1. 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 参赛教师所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院部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3. 未尽事宜,教务处将以补充通知形式予以明确。
各教学院部应认真做好大赛推荐工作,结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新工科、新文科及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借比赛之机,引导本院部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附件:
1.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2.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3.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4.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
5.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大纲
6.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教务处
2023年12月5日
附件1
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一、基本情况
主讲教师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 年月 |
|
照
片 |
||
职称 |
|
职务 |
|
学历 |
|
||||
民族 |
|
政治 面貌 |
|
学位 |
|
||||
工作单位 |
|
高校教 龄 |
|
||||||
邮箱 |
|
手机 |
|
||||||
团队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学历/ 学位 |
工作单位 |
在参赛课程中承担的教学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赛 课程 情况 |
课程名称 |
|
参赛组别 |
|
|||||
开课年级 |
· |
学科门类 |
|
||||||
教 学 情 况 |
(个人或团队近5年参赛课程开展情况,承担学校本科生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
二、主讲教师近五年内讲授参赛课程情况
序号 |
授课学期 |
起止日期 |
授课学时 |
授课对象 |
班级人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推荐意见
学院(部) 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政治审查 意见 |
该课程内容及提交的申报材料思想导向正确。 主讲教师及团队教师成员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主讲教师所在党组织(盖章) 年 月 日 |
学校意见 |
学校 (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教学创新(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学校及所在院部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一、主讲教师代表性教学获奖成果信息(不超过5项)
序号 |
获奖 年月 |
成果名称(内容) |
奖项类别 与等级 |
颁奖单位 |
参赛教师排名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二、人才培养成果证明材料(不超过5项)
1.
2.
3.
4.
5.
附件3
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1.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应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 (共计90分钟,按2个视频文件上传)。
2. 视频须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的录制手段,拍摄机位不超过2个,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3. 主讲教师必须出镜,要有学生的镜头,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
4. 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创新,不允许配音,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5. 视频文件采用MP4格式,分辨率720P以上,每个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200MB,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
6. 视频文件命名按照“课程名称+授课内容”的形式。
附件4
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
课程名称 |
|
班级人数 |
|
授课内容 |
|
所属课程章节 |
|
视频总时长(单位:分钟) |
|
视频文件数 (单位:个) |
|
教学目标 |
|
||
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测评设计(含主要创新点或特点,100字左右) |
|
||
视频分段与对应时间(视频分段以体现以上设计思想为宜) |
例如:时长45分钟(用mm:ss表示分秒,hh:mm:ss表示时分秒) 0:00-7:30 教学活动 1:主要问题引入; 7:30-14:30 教学活动2:思考-配对-分享: |
附件5
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程教学大纲
(模板)
课程名称: |
|
学分/学时: |
|
课程类别: |
|
授课对象: |
|
预修要求: |
|
(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等。)
附件6
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评分标准
一、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表(40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理念 |
教学理念体现“学生中心”教育理念,体现立德树人思想,符合学科特色与课程要求;以“四新”建设为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
4分 |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有深度、广度,体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反映学科前沿,渗透专业思想,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四新”建设的理念和成果。 |
8分 |
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教学重、难点处理恰当,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 |
||
课程思政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三全育人”。 |
8分 |
结合所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
||
教学过程 |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
8分 |
教学目标科学、准确,符合大纲要求、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体现对知识、能 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
||
教学组织有序,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注重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 |
||
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支持教学创新。 |
||
创新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
||
教学效果 |
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深度参与课堂。 |
8分 |
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得到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
||
形成适合学科特色、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
||
视频质量 |
教学视频清晰、流畅,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常态。 |
4分 |
总 分 |
|
40分 |
二、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20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有明确的 问题导向 |
立足于课堂教学真实问题,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
4分 |
有明显的 创新特色 |
把“四新”建设要求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活动、 评价等教学过程各环节分析全面、透彻,能够凸显教学创新点。 |
4分 |
体现课程 思政特色 |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 |
4分 |
关注技术应用于教学 |
能够把握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 |
4分 |
注重创新 成果的辐射 |
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效开展基于证据的有效分析与总结,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4分 |
总 分 |
|
20分 |
三、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40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理念与目标 |
课程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体现对知识、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阐述规范。 |
4分 |
内容分析 |
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描述准确,重点、难点分析清楚。 |
4分 |
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相联系。 |
||
学情分析 |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 |
4分 |
课程思政 |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用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
4分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 |
12分 |
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充实精要,适合学生水平;结构合理,过渡自然,便于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 |
||
能根据课程特点,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
||
合理选择与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关注师生、生生互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
||
考评与反馈 |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
4分 |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适合学科、学生特点的评价规则与标准。 |
||
文档规范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字体、图表运用适当;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
4分 |
设计创新 |
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能体现高校教学理念和要求;教学方法选择适当,教学过程设计有突出的特色。 |
4分 |
总 分 |
|
40分 |
雷竞技网站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评分标准(课程思政组)
一、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表(40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理念 与目标 |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
8分 |
教学目标立足本专业本课程的育人特色,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要求清晰、科学、准确,符合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
||
教学内容 |
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相统一,教学内容及资源优质适用,能够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 |
8分 |
坚持正确方向和正面导向,深入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资源,并科学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体系,不做不恰当的延伸,体现思想性、时代性和专业特色。 |
||
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关注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恰当,体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 |
||
教学过程 |
教学组织有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能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
12分 |
教学安排合理,教学方法恰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现针对性、互动性和启发性。 |
||
信息技术的使用合理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力支持教学创新。 |
||
教学考核评价内容科学、方式创新,注重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全方位评价, 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
||
教学效果 |
教学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遵循教学理念,高效达成教学目标,达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效果,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相统一。 |
8分 |
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积极热烈,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积极性和活跃度高,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
||
形成突显专业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
||
视频质量 |
教学视频清晰、流畅,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常态。 |
4分 |
总分 |
|
40分 |
二、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20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问题导向 |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堂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
5分 |
创新举措 |
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要求,聚焦需要解决的课程思政教学过 程的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且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强。 |
5分 |
创新效果 |
能够切实解决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5分 |
成果辐射 |
能对课程思政实践成效开展基于案例的有效分析与总结,面向同一类型课程、同一学科专业、同一类型学校,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5分 |
总分 |
|
20分 |
三、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40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
|
教学理念 |
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
4分 |
|
|
总体设计 |
遵循教学理念,围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 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选用、教师配备、教学考核、评价反馈等进行系统性设计,能够有效落实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4分 |
|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准确体现对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清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阐述规范。 |
4分 |
||
学情分析 |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思想发展现状、特点和规律总结准确。 |
4分 |
||
内容分析 |
符合学生思想发展和认知特点,体现课程育人理念和目标,课程知识体系清晰科学,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深入准确,思政资源和知识 内容融合紧密恰当。 |
4分 |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活动丰富,过渡自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素质、知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灵活恰当,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科学合理,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材和教学资源选用科学,教学案例典型恰当,注重价值引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
8分 |
||
考评与反馈 |
教学评价维度多样,方法多元,内容科学,适合学科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 能够评价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
4分 |
||
设计创新 |
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体现 育人理念和特点,专业特色突出,富有思想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创新性。 |
4分 |
||
文档规范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 语言筒洁、明了,字体、图表运用适当; 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
2分 |
|
|
现场交流 |
观点正确,切中要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表达流畅。 |
2分 |
|
|
总分 |
|
40分 |
|